水迷宮:是英國心理學家Morris于20世紀80年代設計一種實驗手段,該實驗強迫實驗動物(大鼠、小鼠)游泳,從而學習尋找隱藏在水中平臺,進而測試實驗動物對空間位置感和方向感(空間定位)的學習記憶能力,是開展行為學研究尤其是學習與記憶研究的經典實驗。水迷宮圓形池被劃分為四個象限,水溫保持23-25?C。在第0天進行水迷宮適應性訓練,第1-5天進行定位巡航實驗,每天4次。定位巡航實驗時,將小鼠面向池壁從四個隨機不同的入水點分別放入水池,記錄小鼠從進入水中到找到水下隱蔽的平臺并站立于其上所需時間(逃避潛伏期)和在此期間的運動總距離。若入水后60 s小鼠未能找到隱藏的平臺,則將用長棍將其輕輕引導至平臺,并讓其在平臺上站立30 s,逃避潛伏期記為60 s。之后在第6天移掉平臺,進行空間探索實驗,記錄60 s內小鼠穿越原平臺的次數以及原平臺所在象限停留的時間及運動距離
強迫游泳實驗:是由Porsolt和他的同事于1978年開發(fā)的, 廣泛用于潛在抗抑郁藥物的基礎研究和篩選,也是評價嚙齒類動物模型的抑郁類行為的實驗之一。將小鼠放入裝有干凈水的圓柱容器內,水深30cm,水溫25±1?C,強迫小鼠游泳,用攝像系統記錄小鼠6 min 內后 4 min 內不動狀態(tài)持續(xù)時間。不動狀態(tài)是指動物放棄主動掙扎,軀體處于漂浮不扭動狀態(tài)。小鼠不動:被動的漂浮在水上,微微拱起但豎直狀態(tài),鼻子在水面上,不動時間越短,表明藥物的抗抑郁作用越強。
案例展示
15021202164
上海市楊浦區(qū)國康路100號2層
一鍵分享網站到: